创新国学
首页 > 周易 > 六十甲子 > 戊申

戊申堂 【蒙古记忆】——重建中山堂碑(二)碑

时间:作者:周易知识库

戊申堂 【蒙古记忆】——重建中山堂碑(二)碑

重建中山堂碑

戊申堂_壬申年戊申月壬午日_壬申年,戊申月,丁丑日

壬申年,戊申月,丁丑日_戊申堂_壬申年戊申月壬午日

中山堂碑位于金乡镇西门外黄泥岙中山堂内。旧中山堂创自唐宋间,年久倾圮。明景泰年间(1450—1464)陈德贵定居金舟后,在今黄泥岙村舍田二十三亩建中山堂,三进,正堂五间,中堂五间,左右厢房各三间,前有台门,四周围墙。明万历年间,僧人真瑜等人迁址重建,划定堂界,并告诫继守者不得擅自将田地转卖乡人等。现已由众善男信女捐资重修,建筑面积450平方米,占地面积1400平方米。中山堂台门内,现有两石马分立左右,石翁仲一尊,为宋代墓葬饰物戊申堂 【蒙古记忆】——重建中山堂碑(二)碑,从墓地遗址移至此堂内。

壬申年戊申月壬午日_戊申堂_壬申年,戊申月,丁丑日

《重建中山堂碑记》

现立于金乡镇黄泥岙中山堂前。明万历戊申(1596)十月刻立。碑石质,高110厘米、宽60厘米,额篆书阴刻“重建中山堂碑记”7字,文楷书阴刻20行、满行40字。

重建中山堂碑记

旧中山堂在云松山之右麓,创自唐宋间,岁久倾圮,惟存遗址及颓垣断础,迷没于荆榛草莽中,虎豹麋鹿,往往出没于其间。屡有兴复之议,并无建造之人。万历十六年(1588),有僧名真瑜,来自姑苏,长斋苦行,尤精于医,其救活人甚众。参戎陈公试而验,僧因求栖中山故址。公许之戊申堂 【蒙古记忆】——重建中山堂碑(二)碑,遂结茅为庵,采薇为食,日夜诵经不休。曩者虎豹盘踞于斯者,顿如驱徙而不复来,樵牧惊顾而不入者,顿开辟而可行。佥谓僧有神行,堪为地方庇,或天为此地而命之,僧堂之不可不复也,在是。有善士姚卿者,白主人龙沙陈公以僧苦行状,众推僧欲复此堂。公遂慨然舍山为基。原堂在半山,不便住持,故迁于山之麓。会陈氏族伯仲及一方善士各舍银助建,僧出衣钵银二十两。堂创于万历戊子年(1588)四月,落成于十二月。后堂得西洋佛像三尊,工致绝伦,随成禅堂暨两庑,添塑佛像。葺前后垣坎,植松竹为护戊申堂,环以溪流相映,一望苍翠可观,虽不可方诸名山盛刹,而尘嚣不到,居然一清修之所也。邑矦陆公有疾,召僧治之即愈,大悦戊申堂,仍书额曰“中山堂”。又前邑矦郭公给示,命僧修西门大桥,辛苦万状。一日僧老善士数辈走余,请纪其事,余曰:“嗟乎!旷世废兴,任事实难,则僧之功宜录。舍基助建,非檀越无因,则陈公之德莫谖,并宜纪石,以遗不朽。”堂之基址,区别有界,僧所入医资,置为香灯田若干,施主舍香灯田若干,将来继守者当思前僧缔造之艰,不得擅将此业私废。乡人亦须念为空门中产,不得因而利之,是皆得罪于如来,请视此石。真瑜真瑕及徒如德戊申堂,皆有功于此堂,应并书以志。邑庠生叔度甫陈宪邦撰。

堂基东至墙为界,南至陈衙园为界,西至陈衙园为界,北至山坎为界,系陈衙檀越舍。堂田二亩,善士姚卿舍。堂田园十八亩,系僧真瑜医资自置。

万历岁次戊申(1596)孟冬吉旦。

壬申年,戊申月,丁丑日_戊申堂_壬申年戊申月壬午日

东嘉儒士吴家焕书。王镗镌。

陈宪邦,字石楼,又名鹤皋。金舟乡人。明天启间岁贡。与吴若卿、王之猷、徐尚宾合著有《四家诗集》,撰《重建中山堂碑记》。诗作有《长安买菊》《旅夜》《秋兴》《西湖绝句》等大批作品。见民国《平阳县志·选举六》。



创新国学专业的命理易学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