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国学
首页 > 周易 > 六十甲子 > 壬午

历史上的今天:自备棺材对明朝的影响有多大?

时间:作者:周易知识库

历史上的今天:自备棺材对明朝的影响有多大?

到了明朝,言官制度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人数达到了历代之最,一直保持在200人左右,这个群体的人往往官阶很低,权力却很大,对上可以规谏皇帝,弹劾、纠察百司百官,还能巡视地方官吏,但凡有不合理的地方,都可以斗胆直陈,连皇帝都奈何不了。

比如著名的海瑞,他为了规劝不理朝政、一心修道的嘉靖皇帝,硬是焚香三日、自备棺材,然后在上奏的《治安疏》中大骂嘉靖皇帝妄想长生、愚昧之极,气的嘉靖皇帝当场下旨把他送进了诏狱,但冷静下来,又不敢杀了海瑞,因为这样会成全海瑞的铁骨铮铮,而给自己留下暴君的骂名。后来海瑞不但活着走出了诏狱,还受到了重用。

明朝言官祖师爷:当着皇帝的面大骂宰相

不过,海瑞虽然刚烈,但明朝的言官祖师爷却另有其人,他就是朱元璋时代的韩宜生。朱元璋出生贫寒,极其痛恨恶吏,他的一生中,上至王侯下到县令,因为一点过错而处决的不计其数,甚至还出现了“县令带着枷锁判案”的魔幻场面。在这种高压之下,言官韩宜生仍然能够表现出“刚烈的秉性”,其战斗力可见一斑了。

而最能体现言官韩宜生品质的事情,莫过于他对宰相胡惟庸的弹劾。话说,明朝初期,仍旧沿袭前朝,设立了宰相的职位,而明朝最后一任宰相就是胡惟庸(前面还有三位,基本都被朱元璋处死),此人刚上位时,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但自从成了百官之首后,把持了批阅奏章、生杀予夺的权力,于是开始拉帮结派明朝言官制度壬午前,编织自己的关系网络,企图与皇权抗衡。

一次,朱元璋和宰相胡惟庸、御史大夫陈宁、中丞涂节三人围坐着闲聊,正当聊得起兴时,言官韩宜生突然冒了出来小六壬,他二话不说,直接当着面,大骂胡惟庸结党营私、专权误国,虽然这也有事实依据,但此情此景,君臣一片和谐,说一定朱元璋还在开开心心地表扬宰相胡惟庸,而韩宜生的不分场合,自然冲怒了朱元璋明朝言官制度壬午前,因而当场被锦衣卫控制住了。不仅如此,一时气愤不过的朱元璋,还给韩宜生起了个“快口御史”的外号。

下放陕西后,仍旧远程顶撞朱元璋

当然,这个外号并不是什么好听的,它大概的意思就是“说话不过脑子,信口开河”,约等于现在网络上的“喷子”“键盘侠”。不过,朱元璋气消后历史上的今天:自备棺材对明朝的影响有多大?,还是赦免了言官韩宜生,并把他送到了陕西当按察司,相当于从京官下方到了大西北,吹风沙去了。

按理说,顶撞朱元璋,能够保命就该谢天谢地了,但言官韩宜生偏偏仍不安分,他到了陕西后,正儿八经、一丝不苟地做自己的分内事。刚巧,又有一次陕西官场地震,朱元璋二话不说,下令把陕西大大小小的官吏都抓了个遍,而且发扬了宁可错抓,也不放过一人的精神,一时之间官不聊生。

在当地其他官吏还在瑟瑟发抖时,言官韩宜生又出马了,他把朱元璋的旨意拨回去了,然后给朱元璋上奏章说,这里自然是出了差错历史上的今天:自备棺材对明朝的影响有多大?,但是案子明显牵连太广了,很多人都是无辜的,应该重新审理。章奏到了朱元璋手里后,朱元璋又气懵了,居然“发配”到了陕西还跟皇帝老子过不去。然而,这次远程顶撞的结局明朝言官制度壬午前,依旧是朱元璋完败,韩宜生大获全胜。

家徒四壁,光明磊落,朱元璋不得不佩服他

所谓树大招风,言官韩宜生眼睛里揉不进沙子,自然得罪了很多人,于是各种路边社、小道消息都说韩宜生人前一套、人后一套,家里奢侈得很。这话被朱元璋听到后,二话不说,悄悄地跑到了韩宜生家里,准备抓个两面派的现行,结果看到韩宜生家里,不仅人穷、连像样的家具都没几件。正当朱元璋疑惑时,韩宜生直接把家里的箱子、柜子都打开,直接“怒怼”朱元璋——“我就是这么穷,没钱可攒”。由此,朱元璋也极其佩服这个人了,而前文提到的海瑞,在坐牢时,经常朗诵韩宜生的诗文,以此激励自己。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创新国学专业的命理易学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