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国学
首页 > 奇门遁甲 > 奇门流派 > 茅山道人法

《雷公炮论》:“道士”与中医密不可分

时间:作者:周易知识库

《雷公炮论》:“道士”与中医密不可分

昨晚,众人吃饭偶谈“茅山道士”,林正英对其演化深入人心,可终究不是本宗。

“道士”对我国中医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并非限于鬼神之说。

前言

他们多方面地寻求有益于延年、防治疾病的各种药物,甚而开发“炼丹”“炼药”事业,甚至制造化学药物。

道士们求药不成,便开始自己炼药,汉代(公元前202—220年)道士的先锋人物李少君,“能化丹砂诸药齐为黄金”,不管他是不是又再吹NB,但总算是开辟了炼丹的事业,也开辟了中国化学制药的先河。

茅山九霄道人_茅山道人法_问道人物物伤 等于法伤

《雷公炮灸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炮灸药草的专书,总结了制药学经验,这是道医融合之产物。

道士们以阴阳五行理论为指导,试用不同原料、剂量与配方,采用不同的火候。虽也发明了火药《雷公炮论》:“道士”与中医密不可分,其中还发明制造出豆腐,却仍终未制出仙丹不死之药。

正是他们的奋斗,推动了中国古代制药术和冶金术的发展,并开创了化学制药的先河,同时为中药学中有关矿石类药物治疗用药开辟了途径。

而其中具更重大的科学意义和历史意义的是:炼丹术后来经波斯传到欧洲,也为西方近代化学打开了一扇大门。

关于“道士”、“道教”的第一个关键词,其实是“制药”,它与中医密不可分。

从80-90年代开始,逐渐盛行以“茅山道士”为题材的电影,其中“道”的思想就是指道家思想。

道家的思想,产生于何时已不可考,直到春秋时,老子(李耳)将其系统化,并明确提出“道”的概念,经过庄子(庄周)的发扬,到战国时期,道家的思想体系完全确立,理论基本成熟。

茅山九霄道人_问道人物物伤 等于法伤_茅山道人法

到东汉随着佛教的社会影响逐渐扩大,本土的道家思想者被触动创立了道教。

道教一经创立,就产生巨大影响,在东汉末期、魏晋时期兴盛到极点。

之后,到唐代,有了极大的发展,但是声势已经不如从前,之后,随着佛教的影响越来越大,道教就越发式微了。

茅山是中国著名道教名山,上清派发祥地,道教称之为“第八洞天,第一福地”。

上清派为南梁陶弘景于茅山所创,故名“茅山道士”。

茅山派进入民间后,融合了各地的巫法,逐渐形成了又各自有特色的茅山民间法,例如我们现在看到的大陆的九龙茅山法、香港的茅山真心教,还有朱家教,胡家教,等等。

逐渐变成最广为人知的一门法术,在众多门派中都容易见到茅山祖师之名称,“茅山”一名也变成了广义的名称,而不单单指茅山了,就好像是法术的统称,法术的代表。一讲起法术,都会说是否修茅山术,好像法术只有茅山一样。

上清宗

是指道教的一个流派,以上清经为主的就叫上清派,以灵宝经与灵宝五符为主的就叫灵宝派,以天师道为主的就叫天师道。

茅山道人法_问道人物物伤 等于法伤_茅山九霄道人

民间所谓“茅山术”的概念,在正统道教里是不存在的

现在的“茅山术”《雷公炮论》:“道士”与中医密不可分,一般指“民茅”,也就是从闾(lǘ)山出来传入民间的东西,有驱邪治病的,也有专门表演给人看让人信服的。

古传的“茅山”指的是上清茅山,上清派并非一个单独的门派,而是以上清经为基础的道士们的统称。

林正英出演的“茅山道士”只是一场影视游戏,不属于道教,与“上清茅山”毫无关系,不要当真。

茅山与茆山

茆山派是民间法教,属于道教符箓门的旁系分支,因其是修习法术的民间宗教,不是正统道教,故称之“法教”,主要流传在南方各省,派别众多,名头最响的是茆山派,许多民间教派的祖师都曾经上茆山学法。

茆山里面的法与其他门派的法没有什么不同,唯一不同的是茆山法里面有部分是“绝法”,也就是绝后的法,所以真正流传下来的不多,很多人都不敢学。

但因为茅山的“茅”字与茆山的“茆”字音相同,很多人都搞错了。

“茆”字在广东茂名的意思就是“没有”的意思。

正经的茅山道士不是电视里装神弄鬼的那种

而是对中国医学做出卓越贡献的

之前提到的创立上清派的茅山鼻祖陶弘景

除著有《本草经集注》还撰有《太清本草集要》九卷,惜此书已佚。

此集当是系统地探索道家及道教药物学知识的一本专著茅山道人法,而其中有些内容必然被收入了《本草经集注》,故陶注常云“仙经”中的药物用法,当是以此书中集来。

历代的道士、道医们出于服食炼丹的需要,对本草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道藏》中有很多道教专用的木草著作,如现存最早的草药图《白云仙人灵草歌》。

该书中听载92味草药,主要用于炼丹术,炼丹中加草木药,有制、伏、死、点等不同的作用。即:制其毒,固定其态和升华、分解以及催化等不同的作用,其中不少药物也可治病。充分研究这些药物,极大丰富了中医药学的内容。 道士们对草木药的使用以及炼丹术,也深刻影响到中药的炮灸学和制药学。

《中国大百科全书·宗教卷》将道教列入正式辞条,对其定义为:

茅山九霄道人_茅山道人法_问道人物物伤 等于法伤

道教和中医学都植根在渊源久长的中国传统文化中

中医药学又深深烙有传统哲学的印记

道家的哲学思想对中医药学有着不可替代的影响

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受到当时道家思想的影响,特别是作为一种深厚的哲学基础和方法论渗透在中医药学理论体系和中医学独特的诊断思维方式中。

东方古代哲学思想,特别是宗教哲学思想,是中医思想体系的源头。

道教作为中国的固有宗教,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对中医学思想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

中医学本身从思想上是超越西方方法论的传统医学,研究中医学思想必须十分重视中医思想体系的源头。

因此,研究道教文化对中医学思想发展的影响是研究中医理论的重要途径之一。医学的发展史表明只有理论医学的突破,才能促进中医学继续发展。

诊治疾病,“用针之类茅山道人法,在于调气”(《灵枢·刺节真邪》)[6]。《内经》在继承的同时发展了先秦关于“气”的学说,使之进一步系统化,同时应用到医学、天文学、气象学等方面。

老子提出“清净为天下正”(《老子·四十五章》)、“致虚静,守静笃”(《老子·十六章》)、“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老子·十九章》)的清净无为思想,在《内经》的养生观中有充分的反映茅山道人法,如《素问·上古天真论》的“志闲而少欲”,“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等无不体现虚静之养生原则。

中国第一部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就是在汉武帝求长生药的号召下应运而生的。

后历代道士、道医们出于服食炼丹的需要,对本草学进行了深入研究:南朝道医陶弘景、唐代道医孙思邈都将《本草经》扩大、增补,使之成为我国药物学的精典之著。

《道藏》中也存有道教专用的本草著论,据《道藏》研究专家陈国符先生考证,其中现存最早的草药图《白云仙人灵草歌》中的白云仙人即为唐代著名道士司马承祯。

可见历朝历代道家道士们对药物的研究,不断丰富了中药学的内容。 《神农本草经》是先秦、西汉及至东汉初期药物学的集大成之作,其中载药物365种,编撰者当为奉行道家思想的专业医药学家。

其中

他们的这些本草著作及知识都被引用并得以保存和发展下来。

《神农本草经》将药物上、中、下三品分类,以及把丹砂列为一品第一药:把雄黄列为中品第一药等,都反映了受方士炼丹的影响,认为这些药物能够使人长寿不死。

这为魏晋士大夫的服石和道士的炼制金丹,提供了理论根据。

而这一部相当完善的中医药学的专著,有着系统的中医学理论和防治方法,给了道士们炼外丹探求长生成仙以精神上的信心。

道士们以阴阳五行理论为指导,试用不同原料、剂量与配方,采用不同的火候。虽也发明了火药,其中还发明制造出豆腐,却仍终未制出仙丹不死之药。

正是他们的奋斗推动了中国古代制药术和冶金术的发展,并开创了化学制药的先河,同时为中药学中有关矿石类药物治疗用药开辟了途径。

而其中具更重大的科学意义和历史意义的是:炼丹术后来经波斯传到欧洲,也为西方近代化学打开了一扇大门。

感谢您关注二师兄。回复“杂谈(1-6)”“情感(1-2)”“电影”“电视剧”“游戏”“旅行““动漫”“星空猎手”、“测评”等等 查看二师兄的 嘚逼嘚。



创新国学专业的命理易学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