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国学
首页 > 周易 > 六十甲子 > 丁卯

琴棋书画,古代被称作文房四艺,别有一番趣味

时间:作者:周易知识库

琴棋书画,古代被称作文房四艺,别有一番趣味

集应钤丁卯日_中国传媒集团龙应_任应秋论医集 pdf

琴棋书画,古代被称作文房四艺,是文人墨客颇为称许的娱乐活动,古人认为,抚琴、弈棋、写字、作画,或者只是听琴、观棋、赏字、阅画,领会诗情画意,能赏心悦目,陶冶情操,有益于健康和长寿。南宋时期出现的那些生活用品、山川河流,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科技水平,结合字画年代背景的记载,赏字更是别有一番趣味。

——题记

在中国书法史上,南宋的书艺成就并不算十分显著,但在高宗赵构的示范作用下,南宋士子的书法热情颇为高涨,名家辈出,留存于世的书帖亦颇为丰富。了解南宋书法的整体状况,有助于书法史的贯通,亦有助于了解有元以后书法的发展。

南宋时代从帝王到文士,均保持着极高的书法热情。这种书法热情是当时社会文化热情的集中表征之一。甚至可以说,南宋朝野对待书法文化的热情,在很多方面已经超越了北宋。

南宋的书法文化,主要表现在以收藏与鉴赏为核心的书法活动与学术活动上。这其中,内府与士人的法书收藏与鉴赏、金石学与方舆学著作对历代石刻的研究与重视、历代法书与法帖的辑摹与翻刻、以《兰亭序》历代刻本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兰亭学”的形成,均是值得后世重视的几个方面。

下面我们一起分享南宋时期书法家朱熹经典书法作品。

集应钤丁卯日_任应秋论医集 pdf_中国传媒集团龙应

朱熹(1130年10月18日-1200年4月23日),字符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中国南宋时期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

朱熹也善书法,名重一时。明陶宗仪《书史会要》云:“朱子继续道统、优入圣域,而于翰墨亦工。善行草,尤善大字,下笔即沉着典雅,虽片缣寸楮,人争珍秘。”

朱熹自幼跟随父亲朱松及武夷三先生刘子翚、刘勉之、胡审习字,尝学曹孟德书,后攻钟繇楷书及颜真卿行草,一生临池不辍,书法笔墨雄赡,超逸绝伦。自古以来,传世墨迹,虽是断简残编,都被奉如至宝加以珍藏。又因其思想学说从元代开始已成为中国官方哲学,不但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传统思想文化,而且还远播海外,产生巨大的影响。他思想学说的盛名,把其书法艺术的光芒掩却了。朱熹善行、草,尤善大字,传世作品以行书简牍为主,大字墨迹很少。

朱熹的书法被誉为“汉魏风骨”及“韵度润逸”。下笔点画圆润,善用中锋,运转沉着顺畅,入笔藏锋隐芒,绝无狂躁之迹;结构稳健典雅,行气连贯,不刻意工整,风格洒脱自然。朱熹是儒家哲学的宗师,书法的字里行间洋溢著文人的书卷气,崇尚传统法度是可以想见的。他主张“字字有法度,方是字”,但又要能“纵容衍裕而气象超然”。也就是说,书法必要入法而又能出法,笔墨才能表现出自然的意态。历代名人对其书法的评价很高,也明显地披露了他独特的书风。

主要书法作品有:《城南唱和诗卷》《二月十一日帖》《七月六日帖》《与彦修少府帖》《书易系辞册》《卜筑帖》《大桂驿中帖》《秋深帖》《论语集注残稿》《集古录跋》《蓬户手卷》《南宋朱熹城南唱和诗卷行书全卷第二段书法》《城南唱和诗卷第一段》《致教授学士尺牍》《上时宰二札》等。

南宋时期书法四大家之一朱熹《城南唱和诗卷》赏析

中国传媒集团龙应_集应钤丁卯日_任应秋论医集 pdf

朱熹《城南唱和诗卷》纸本集应钤丁卯日,手卷 31.5×275.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朱熹《城南唱和诗卷》帖凡64行,共462字。首题“奉同敬夫兄城南之作”。末款“熹再拜”。钤白文“朱熹之印”。此诗卷是朱熹为和张栻城南诗20首所作。张栻,字敬夫,号轩,张浚之子、宋代著名学者。居谭州(今长沙)。构城南书院,城南有风景20处、故题诗20首。朱孝宗干道三年(1167年)八月,朱熹与张栻在谭州(今长沙)游历城南胜景,其间有许多应酬唱和的诗作,城南唱和诗应该就是这一时期的作品,和诗一共二十首,描绘了城南风光二十景。时年朱熹38岁,此诗卷书写年代则较晚。此卷书法笔墨精妙,萧散简远,笔意从容,灵活自然,无意求工,而点画波磔无一不合书家规矩,韵度润逸,苍逸可喜,是朱熹书法代表作,为朱熹传世佳作。明陆简《朱熹城南唱和诗帖跋》云:“紫阳夫子平生讲道之功日不暇给,而于辞翰游戏之事亦往柱精诣绝人。评书家谓其书郁有道义之气、固耳。”

释文:奉同,敬夫兄城南之作,纳湖:诗筒连画卷,坐看复行吟。想象南湖水,秋来几许深。东渚:小山幽挂藂,岁莫蔼佳色。花落洞庭波,秋风渺何极。咏归桥:凉涨平桥水,朱栏跨水桥。舞雩千载事,历历在今朝。舡斋:考槃虽在陆, 滉瀁水云深。止尔沧州趣 难忘魏阙心。丽洋堂:堂后林阴密,堂前湖水深。感君怀我意,千里梦相寻。兰涧:光风浮碧涧,兰杜日猗猗。竟岁无人采,含薰只自知。书楼:君家一编书,不自圮上得。石室寄林端,时来玩幽赜。山斋:藏书楼上头,读书楼下屋。怀哉千载心,俯仰数掾足。蒙轩:先生湖海姿,蒙养今自閟。铭座仰先贤,点画存彖系。石濑:疏此竹下渠,濑彼涧中石。莫馆遶寒声,秋空动澄碧。卷云亭:西山云气深,徙倚一舒啸。浩荡忽褰开,为君展遐眺。柳堤:渚华初出水,堤树亦成行。吟罢天津句,薰风拂面凉。月榭:月色三秋白,湖光四面平。与君临倒景,上下极空明。濯清亭:涉江采芙蓉,十反心无斁。不遇无极翁,深衷竟谁识。西屿:朝吟东屿风,夕弄西屿月。人境谅非遥,湖山自幽绝。凉琤谷:湖光湛不流,嵌窦亦潜注。倚仗忽淙琤,竹深无觅处。梅堤:仙人贞冰雪(此行衍文)仙人冰雪姿,贞秀绝伦拟,驿使讵知闻,寻香问烟水。听雨舫:倸舟停画桨,容与得欹眠。梦破蓬窗雨,寒声动一川。采菱舟:湖平秋水碧,桂棹木兰舟。一曲菱歌晚,惊飞欲下鸥。南阜:高丘复层观,何日去登临。一目长空尽,寒江列莫岑。熹再拜。

南宋时期书法四大家之一朱熹《二月十一日帖》赏析

中国传媒集团龙应_集应钤丁卯日_任应秋论医集 pdf

朱熹《二月十一日帖》之一

任应秋论医集 pdf_集应钤丁卯日_中国传媒集团龙应

集应钤丁卯日_任应秋论医集 pdf_中国传媒集团龙应

朱熹《二月十一日帖》之二

集应钤丁卯日_任应秋论医集 pdf_中国传媒集团龙应

朱熹《二月十一日帖》之三

宋 朱熹《二月十一日帖》 释文:二月十一日熹顿首再拜上记。德修宫使、直阁左史舍人老兄:顷因阁中人还报状, 不知已达未也。不闻动静又许久,乡往德义,未尝去心。比已春和,恭惟燕居超胜,台候万福。熹自去冬得气痛足弱之疾,涉春 以来,益以筋挛,不能转动。悬车年及,不敢自草奏,又嬾作羣公书,只从州府申乞腾上,乃 无人肯为作保官者。近方得黄仲本投名入社,亦 未知州郡意如何。万一未遂,即不免径自申省矣。 机穽冥茫,不容顾避,姑亦听之而已。去岁数月 之间,朋旧凋落,类足关于时运气脉之盛衰, 下至布衣之士,亦不能免,令人怆恨,无复生意,然 此岂人力之所能为也哉~偶刘主簿还蜀,附此草草。 邈无会面之期,惟冀以时自爱,为吾道倚重,千万琴棋书画,古代被称作文房四艺,别有一番趣味,至恳不宣。 熹顿首再拜上记。

南宋时期书法四大家之一朱熹《七月六日帖》赏析

任应秋论医集 pdf_集应钤丁卯日_中国传媒集团龙应

《书翰文稿 》七月六日帖 纸本 33.5X45.3cm 作于庆元元年(1195) 辽宁省博物馆藏。

《允夫帖》,又名《七月六日帖》、《致表弟程询允夫书翰文稿》等。信札二幅,此为七月六日帖,后有元、明两代共11家的题识跋浯,内容包括朱画象像。明王鏊《震泽集》云:“晦翁书笔势迅疾,曾无意于求工,而寻其点画波磔,无一不合书家矩蠖,岂所谓动容周旋中礼者耶。”

释文:七月六日,熹顿首。前日一再附问,想无不达。便至 承书,喜闻比日所履佳胜。小一嫂、千一哥以次俱安。老拙衰病,幸未即死;但脾胃终是怯弱,饮食小失节,便觉不快。兼作脾泄挠人,目疾则尤害事,更看文字不得也。吾弟虽亦有此疾,然来书尚能作小字,则亦未及此之什一也。千一哥且喜向安。若更要药含,可见报,当附去。吕集卷秩甚多,曾道夫寄来者,尚未得看琴棋书画,古代被称作文房四艺,别有一番趣味,续当寄去。不知子澄家上下百卷者 是何本也,子约想时相见。曾无疑书已到未,如未到,别写去也。叶尉便中复附此。草草,余惟自爱之祝,不宣。熹顿首,允夫纠掾贤弟。

南宋时期书法四大家之一朱熹《与彦修少府帖》赏析

任应秋论医集 pdf_集应钤丁卯日_中国传媒集团龙应

朱熹尺牍《与彦修少府帖》 纸本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中国传媒集团龙应_任应秋论医集 pdf_集应钤丁卯日

释文:熹顿首,彦脩少府足下:别来三易裘葛, 时想光霁,倍我遐思。黔中名胜之地, 若云山紫苑,峰势泉声,犹为 耳目所闻睹,足称高怀矣。然猿啼月落,应动故 乡之情乎;熹迩来隐迹杜门,释 尘棼于讲诵之馀,行简易于礼 法之外。长安日近,高卧维艰,政学 荒芜,无足为门下道者。子潜被命涪城,知必由故人之地,敬驰数行 上问。并附新茶二盝,以贡左右。少见远怀不尽区区。熹再拜上问彦脩少府足下 仲春六日。

南宋时期书法四大家之一朱熹《书易系辞册》赏析

中国传媒集团龙应_集应钤丁卯日_任应秋论医集 pdf

朱熹《书易系辞册》之一

任应秋论医集 pdf_集应钤丁卯日_中国传媒集团龙应

朱熹《书易系辞册》之二

集应钤丁卯日_中国传媒集团龙应_任应秋论医集 pdf

朱熹《书易系辞册》之三

集应钤丁卯日_任应秋论医集 pdf_中国传媒集团龙应

朱熹《书易系辞册》之四

中国传媒集团龙应_集应钤丁卯日_任应秋论医集 pdf

朱熹《书易系辞册》之五

任应秋论医集 pdf_中国传媒集团龙应_集应钤丁卯日

朱熹《书易系辞册》之六

中国传媒集团龙应_集应钤丁卯日_任应秋论医集 pdf

朱熹《书易系辞册》之七

集应钤丁卯日_中国传媒集团龙应_任应秋论医集 pdf

朱熹《书易系辞册》之八

任应秋论医集 pdf_中国传媒集团龙应_集应钤丁卯日

朱熹《书易系辞册》之九

中国传媒集团龙应_任应秋论医集 pdf_集应钤丁卯日

朱熹《书易系辞册》之十

任应秋论医集 pdf_中国传媒集团龙应_集应钤丁卯日

朱熹《书易系辞册》之十一

中国传媒集团龙应_任应秋论医集 pdf_集应钤丁卯日

朱熹《书易系辞册》之十二

任应秋论医集 pdf_集应钤丁卯日_中国传媒集团龙应

朱熹《书易系辞册》之十三

中国传媒集团龙应_集应钤丁卯日_任应秋论医集 pdf

朱熹《书易系辞册》之十四

朱熹《书易系辞册》纸本,共14开 台北故宫博物馆藏

均纵 36.5 公分 横 61.8 公分 “书易系辞”册,一向被学者公认为是朱熹存世仅见的大字真迹。全册共十四开,一百零二字,每行仅书写二字,字字结构强健有力、墨色黝黑,时而又出现飞白效果,显得格外精神奕奕。作品有朱熹名款及“定静堂”印记,为林宗毅先生所藏,后捐赠与台北博物馆。

南宋时期书法四大家之一朱熹《卜筑帖》赏析

中国传媒集团龙应_集应钤丁卯日_任应秋论医集 pdf

朱熹草书尺牍《卜筑帖》 纸本 纵33.7厘米 横52.5厘米

释文:熹顿首拜覆:窃闻卜筑锺山,以便亲养,去嚣尘而就淸旷,使前日之所暂游而寄赏者,今遂得以爲耳目朝夕之玩,窃计雅怀亦非独爲避衰计也,甚善甚感!所恨未获一登新堂,少快心目耳。蒙喩鄙文,此深所不忘者。但向来不度,妄欲编辑一二文字,至今未就,见此整顿,秋冬间恐可录净。向后稍间,当得具稿求敎也。所编乃通鉴纲目,此年前草例,今夏再修,义例方定,详略可观。亦恨未得拜呈,须异时携归,请数日之间,庶可就得失耳。末由承晤,伏纸驰情!熹顿首上覆。

南宋时期书法四大家之一朱熹《大桂驿中帖》赏析

任应秋论医集 pdf_集应钤丁卯日_中国传媒集团龙应

朱熹《大桂驿中帖》书法纵逸不拘,醇古自然,神态娓娓,如烟云风卷,意在行文,有自得之趣。

朱熹《大桂驿中帖》册纸,纵33.4cm,横57.3cm,行草书集应钤丁卯日,17行,240字。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帖是《宋贤遗翰册》中一页,内容为应酬类。记朱熹乞放归田、拟归考亭、再唤猺人蒲来矢诸事。按朱熹《年谱》,宋绍熙五年五月知潭州,《宁宗本纪》言:“七月庚午,召秘阁修撰知潭州朱熹诣行在。”文中“辛苦三月,已不胜郡事”,即五月至八月,在任正好三个月。“告归未获”,指朱熹在六月曾“申乞放归田里”。文中所提及诸事多为绍熙五年事,故推算此帖为绍熙五年作品,朱熹时年65岁。

释文:八月十五日熹顿首上启。大桂驿中草草奉问想已达矣。行次宜春乃承 专介惠书。获闻比日秋暑, 政成有相 起处多福为慰。熹衰晚亡堪,辛苦三月,已不 胜郡事。告归未获,而勿叨此。虽荷朝廷记忆之深,然劾逡嗪尾褂 时论之万分哉。已上免牍,前至临川,恭听 处分,即自彼东还建阳耳。辰徭复尔,应是小小仇杀,不知今复如何。昨来所以不免再唤蒲来矢 辈赴司羁縻之。政以争竞有端,不可不预防之。 新帅素不快此事,不知其来复以为如何耳。得其平心待之,不至纷更,亦幸事也。人还草草附报,不它及。 阁中宜人,诸郎姐哥佳胜,儿女辈时问。益远,惟 善自爱。以须召用为祝。不宣。熹再拜上启 会之知郡朝议贤表。

南宋时期书法四大家之一朱熹《秋深帖》赏析

任应秋论医集 pdf_中国传媒集团龙应_集应钤丁卯日

宋 朱熹 致会之知郡尺牍《秋深帖》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集应钤丁卯日_中国传媒集团龙应_任应秋论医集 pdf

朱熹(1130-1200)是南宋著名的思想家,毕生以建构国家新秩序为志。此札书于绍熙五年(1194)八月他卸下知潭州(湖南长沙)一职后,前往京师途中,意在交待潭州政务。首段提及令人伤感的“国家丧纪”,指的是同年六月孝宗太上皇的死讯。但七月光宗禅位宁宗,他有机会入朝宣教,又让他顿时转忧为喜。通幅下笔迅捷,点画圆润,线条沉着而顺畅,整体行气连贯,呈现出洒脱自然的意趣。朱熹集宋代理学之大成,对中国文化影响甚钜,此札为其存世书迹,至为可宝。

释文:八月七日熹顿首启。比两承书。冗未即报。比日秋深。凉燠未定。缅惟宣布之馀。起处佳福。熹到官三月。疾病半之。重以国家丧纪庆霈。相寻而至。忧喜交并。忽忽度日。殊无休暇。兹又忽叨收召。衰病如此。岂堪世用。然闻得是亲批出。不知谁以误听也。在官礼不敢词(词疑作辞)。已一面起发。亦已伸之祠禄。前路未报。即见归建阳俟命。昨日解印出城。且脱目前疲冗。而后日之虑无涯。无由面言。但恨垂老入此闹篮。未知作何合杀耳。本路事合理会者极多。颇已略见头绪。而未及下手。至如长沙一郡。事之合经理者尤多。皆窃有志而未及究也。来谕曲折。虽有已施行者。但今既去。谁复禀承。如寨官之属。若且在此。便当为申明省并。而补其要害不可阙处之兵。乃为久远之计。未知今日与后来之人。能复任此责否耳。学官之事可骇。惜不早闻。当与一按。只如李守之无状。亦可恶也。刘法建人。旧亦识之。乃能有守。亦可嘉也。李必达者。知其不然。前日奉诿。乃以远困之耳。得不追证甚喜。(六字旁添)。已复再送郴州。令不得凭其虚词。辄有追扰。州郡若(若字旁添)喻此意。且羁留之。亦一事也。初听(二字旁添)其词固无根。而察其夫妇之色。亦无悲戚之意。寻观狱词(四字旁添)。决知其(二字倒写)妄也。贤表才力有馀。语意明决。治一小郡。固无足为。诸司亦已略相知。但恨熹便去此。不得俟政成。而预荐者之列耳。目痛殊甚。草草附此奉报。不能尽所怀。惟冀以时自爱。前迓休渥。閤中宜人及诸郎各安佳。二子及长妇诸女诸孙。一一拜问起居。朱桂州至此。欲遣人候之。未及而去。因书幸为道意。有永福令吕大信者。居仁舍人之亲姪。谨愿有守,幸其誉之也。熹再拜启。会之知郡朝议贤表。

南宋时期书法四大家之一朱熹《论语集注残稿》赏析

集应钤丁卯日_任应秋论医集 pdf_中国传媒集团龙应

朱熹《论语集注残稿》,纸本,日本藏。

任应秋论医集 pdf_中国传媒集团龙应_集应钤丁卯日

释文:子曰:“仁者其言也訒。”[訒,音刃。訒, 忍也, 难也。仁者心存而不放,故其言若有所忍而不易发,盖其德之一端也。夫子以牛多言而躁,故告之以此。使其于此而谨之,则所以爲仁之方,不外是矣。] 曰:“其言也訒,斯谓之仁已乎?”子曰:“爲之难,言之得无訒乎?”[牛意仁道至大,不但如夫子之所言,故夫子又告之以此。盖心常,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向魋作乱,牛常忧惧。故夫子告之以此] 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夫,音扶。牛之再问,犹前章之意,故复告之以此。疚,病也。言由其平日所爲无愧于心,故能内省不疚,而自无忧惧,未可遽以爲易而忽之。

集应钤丁卯日_中国传媒集团龙应_任应秋论医集 pdf

南宋时期书法四大家之一朱熹《集古录跋》赏析

集应钤丁卯日_任应秋论医集 pdf_中国传媒集团龙应

跋欧阳修《集古录跋》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集古跋尾。以真迹校印本。有不同者。韩公论之详矣。然平泉草木记跋后。印本尚有六七十字。深诮文饶。处富贵。招权利。而好奇贪得。以取祸败。语尤警切。足为世戒。且其文势亦必至此。乃有归宿。又鬼谷之术。所不能为者之下。印本亦无也字。凡此疑皆当以印本为正云。十二年(1185)四月既望。朱熹记。华山碑仲宗字。洪丞相隶释辨之。乃石刻本文假借用字。非欧公笔误也。

南宋时期书法四大家之一朱熹《蓬户手卷》赏析

朱熹《蓬户手卷》是朱熹大字之代表作, 纸本, 横537厘米, 纵33.5厘米, 内容包括三部份:题耑、朱熹行草手迹和前代名人题跋。朱子在作品中写出了他闲逸的隐居生活, 披露了这位在中国哲学上影响深远的大儒, “用之则行, 舍之则藏”,随遇而安的清高品格。题跋中前代名人对朱子书法造诣和品格推崇备至, 同时叙述了手卷流落世间的来龙去脉。

朱熹《蓬户手卷》墨迹,行草,共三十五行,一百零二字。 题跋于此卷者有宋朝抗元名将文天祥、明代有大儒方孝孺、“吴中四才子”书法家祝允明、著名书画家唐寅和名臣海瑞。 其落笔圆润,绝无斧凿痕迹,然一点一画都合乎法度,故笔势活泼而不失厚重,章法俯仰顾盼潇洒自然,堪称朱熹书法之代表作。

集应钤丁卯日_中国传媒集团龙应_任应秋论医集 pdf

释文:蓬户掩兮井径荒, 青苔满兮履綦绝, 园种邵平之瓜, 门栽先生之柳。晓起呼童子, 问山桃落乎, 辛夷开未。手瓮灌花, 除虫丝蛛总于时。不巾不履, 坐水窗, 追凉风, 焚好香, 烹苦茗。忽见异鸟来鸣树间, 小倦即卧, 康凉枕一觉, 美睡萧然无梦, 即梦亦不离竹坪茶坞间。朱熹。

《蓬户手卷》是朱熹传世墨迹之一。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朱熹宋的书法自古为世推崇, 善行草、尤善大字。传世作品以行书简牍为主,大字墨迹很少。

题耑是隶书[文公宝墨]四字, 字体可喜, 但题耑人陈某[注:陈恭尹]的名字残缺不复可认。 朱熹享年七十一, 死后谥号“文”, 故世人尊称为文公。

《蓬户手卷》墨迹行草共三十五行, 一百零二字。 朱熹学养深邃, 胸怀道义, 正是书如其人, 所以手迹气象雄伟超逸, 洋溢着文人书卷气, 当是非同凡辈, 题跋中文天祥以唐颜真卿书法的“忠臣骨”来形容文公用笔的气派。 其落笔圆润, 绝无斧凿痕迹, 然一点一画都合乎法度, 故笔势活泼而不失厚重, 章法俯仰顾盼潇洒自然, 堪称朱熹书法之代表作。白话翻译全文如下:

蓬草的门户关闭着, 井径也荒芜了, 地上长满着青苔, 鞋子的饰带已断了, 也再不会思君 。园内种了“邵平瓜”*, 门前栽着“先生柳”*。清早起来便呼唤书童, 问问山桃是否落下? 辛夷花已开否? 总是依时手拿瓮子为花浇水,除去害虫和丝蛛。不带巾子, 没穿鞋子, 坐在水窗傍, 享受凉风, 烧好香,煮苦茶。忽然看见奇鸟飞来树间鸣叫。稍有微微倦意便卧, 康凉地睡去, 一觉安静无梦, 即或有梦亦不离开竹坪和茶坞的事情。 朱熹。

《蓬户手卷》是一件海外私人藏品,有关资料甚少,存疑。

文天祥跋:前人论书, 谓真卿书有忠臣骨, 今观文公之用笔, 斯言为不谬矣。吉水文天祥。 无图

任应秋论医集 pdf_集应钤丁卯日_中国传媒集团龙应

方孝孺跋:壬子夏六月与灵亭黄君共游于涉趣园, 得见此卷,故爰笔书以志之。方孝孺。

祝允明跋--图缺:晦翁先生, 精忠古节, 博雅明古,为世之贤, 表明千古, 然于书法, 尤为神妙,固平生亦书无几,故后世见者鲜矣, 此卷为黄士司马藏之久矣, 后乃流落于世间, 吾昔在教时, 仅得一见, 然未及尽观以为恨焉, 今幸复见于友人斋中,足以与公之笔墨有缘也, 用是书此以序其本。祝允明。

集应钤丁卯日_中国传媒集团龙应_任应秋论医集 pdf

海瑞题跋:是书风流韵逸, 雅致超群,实乃天然妙品。海瑞。

唐寅题跋:丁卯六月舟泊吴门获观。唐寅。无图。

中国传媒集团龙应_集应钤丁卯日_任应秋论医集 pdf

南宋时期书法四大家之一朱熹《城南唱和诗卷行书全卷第二段书法》赏析

中国传媒集团龙应_任应秋论医集 pdf_集应钤丁卯日

南宋朱熹《城南唱和诗卷行书全卷第二段书法》《城南唱和诗卷》是朱熹为和张栻城南诗20首所作。当时朱熹38岁。张栻(1133-1180)字敬夫号南轩张浚之子宋代著名学者居潭州(今长沙)。构城南书院城南有风景20处故题诗20首。徐邦达《古书画过眼要录》据《朱子年谱》卷一的记载考证说朱熹到潭州访张栻在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八月游历城南胜景与张栻应酬唱和诗很多。此二十咏定在游潭后所作此诗卷书写的时间大概相去不远。

南宋时期书法四大家之一朱熹《城南唱和诗卷第一段》赏析

集应钤丁卯日_任应秋论医集 pdf_中国传媒集团龙应

朱熹《城南唱和诗卷第一段》全卷第一段纸本。纵31.5厘米横275.5厘米。此帖共计64行462字。

朱熹《城南唱和诗卷》的款式、流传过程和书法特点朱熹《奉同敬夫兄城南之作》

引首有李东阳篆书“晦翁手泽”四个大字。前隔水有孙承泽题“元晦夫子手泽”一行。首题“奉同敬夫兄城南之作”。末款“熹再拜”。钤白文“朱熹之印”。卷后有元代干文传、黄溍明代李东阳、吴宽、周木、陆简、何乔新、董越、李士实张元祯、费宏等人题跋。此帖最早是元代干文传从婺源获得赠给常熟收藏家钱伯广后由明代严嵩清代孙承泽、王掞、清内府收藏。《钤山堂书画记》《庚子销夏记》《式古堂书画汇考》《石渠宝宝笈三编》等书著录。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南宋时期书法四大家之一朱熹《致教授学士尺牍》赏析

集应钤丁卯日_任应秋论医集 pdf_中国传媒集团龙应

朱熹《致教授学士尺牍》,纸本,草书,33.1×9.3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这幅“教授学士”尺牍,是以行草书成。绍熙五年(1194),朱熹六十五岁时,辞知潭州(今湖南长沙)任的时候所写。这幅尺牍中集应钤丁卯日,朱熹的起笔多侧峰斜出,行笔迅速,转折自然,虽无意于求工,但点划波磔,无一不合传统书法的法度。

释文:正月卅日。熹顿首再拜教授学士契兄。稍不奉问。乡往良深。比日春和。恭惟讲画多馀。尊履万福。熹衰晚多难。去腊忽有季妇之戚。悲痛不可堪。长沙新命。力不能堪。恳免未俞。比已再上。计必得之也。得黄壻书。闻学中规绳整治。深慰鄙怀。若更有心开导劝勉之。使知穷理修身之学。庶不枉费钤键也。向者经由坐间。陈才卿觌者登第而归。近方相访。云顷承语及吴察制夫妇葬事。慨然兴念。欲有以助其役。此义事也。今欲便与区处。专人奉扣。不审盛意如何。幸即报之也。因其便行。草草布此。薄冗不暇它及。正远。唯冀以时自爱。前需异擢。上状不宣。熹顿首再拜。

南宋时期书法四大家之一朱熹《上时宰二札》赏析

集应钤丁卯日_中国传媒集团龙应_任应秋论医集 pdf

朱熹《上时宰二札》,宋,书,纸本,手卷,行书,第一札纵33.8cm,横68.2cm,23行,297字,第二札纵33.3cm,横28.5cm,10行,104字。

本幅钤鉴藏印“漱若”、“式古堂”、“无恙”。卷后明吴宽、陈敬宗、廖庄、李东阳题跋。

《上时宰二札》又称《钧翰、豪民二札》。第一札内容涉及减税、应接吏民、省阅文案及请祠诸事。按《宋史·朱熹传》言“淳熙五年除知南康军,熹再辞,不许”,实则朱熹六年三月才到任。文中款识“南康军事”,朱熹其时正在任上,此年六月,奏乞减星子县税钱,即文中“具禀减税、请祠二事”。由此可知札子发于淳熙六年六月,朱熹时年50岁。

第二札内容涉及婺州之豪民奸猾不从教事。落款为“正月十六日。宣教郎直秘阁、提举两浙东路常平茶盐公事借绯朱熹札子。”按职衔“提举两浙东路常平茶盐公事”,应在淳熙九年,朱熹年53岁。

此二札为朱熹中年之笔,笺札之书,笔法精简,字法奇异,韵度溢于纸墨间。书风深沉古雅,有学者风范。

清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顾复《平生壮观》、陆心源《穰犁馆书画过眼录》、顾文彬《过云楼书画记》等书著录。

总之,南宋的书法文化表现出两大时代特征:一是加紧对前代书法资料的整理,二是重视当代遗存的著录。

南宋的理学家对书法本身的艺术性同样不甚关心,他们对于书法的态度完全围绕着理学展开,书法成为他们阐述自己理学观念的一个工具,这必然会使在书院学习的生徒对书法的认识产生影响。当时的人们对书法崇拜的标准也由书法本身转移到了对书写者的学问、地位的崇拜上,这实际上也是变相的“趋时贵书”。

任应秋论医集 pdf_集应钤丁卯日_中国传媒集团龙应



创新国学专业的命理易学平台。